爱国留学生,祖国以你们为傲
作者:雷希颖
近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杨舒平(Shuping Yang)的毕业演讲却让台下的中国留学生们感到无比的尴尬和愤慨,也引发了来自全球各地坚持客观认识中国的人不满。
大家纷纷分享了自己对杨舒平毕业发言的看法:
网友@冉西贝:“我朋友的女儿在英国读大学,她有个德国籍同学以前在昆明住过几年,看了杨同学的演讲视频,他问我朋友的女儿‘中国有几个昆明’?”
来自洛杉矶的@RENA爱熊熊:“洛杉矶也有雾霾,这不都是香甜!之所以这次很多人跳出来支持杨舒平,那是因为他们连国门都没有迈出过,再加上盲目崇拜!”
留学生@无厘头的琳琳:“为什么我越出国,就会越觉得我的祖国特别好呢,我真的能感觉到欧美国家的人对我的排斥感,也能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国家的人对我的真心帮助。走得越久,越想回来。”
一个又一个很理性的分享,这是属于留学生们的成熟行为。其实,中国留学生们的诉求真的很简单,他们只希望包括中国留学生自己、马里兰大学其他学生,以及西方世界,都能够告别恶意抹黑、攻击中国的行为,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当下这个朝气蓬勃、迅猛发展的东方古老国度。
整个事件中,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的不少马里兰大学的学子,也顶着来自西方社会固化思维下对辟谣行为不解,甚至批评的压力,勇敢地在微博、微信、脸书等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对她被本人,及后续爆出的包括马里兰大学校长与达赖会见等伤害大多数中国人情感的行为的批评。
马大中国学生联合会的前主席朱力涵认为,“以诋毁祖国的方式博眼球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校方支持此类毫无依据的攻击性言论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不仅是考虑欠佳,更是让人怀疑是否有其他用意。”包括马大学子在内的全球留学生都纷纷公开表示她的言论并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实情,希望能向外界传达更加客观的声音。
以经济系留学生郭溪月、施思为代表的马里兰大学学生还主动发起了“Proud of China”活动,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于不实言论的态度。郭溪月认为:“杨舒平是马大留学生的一员,她有表达的权利,但不能代表我们,我们希望以此阐明留学生为中国自豪的立场”。这一系列的举动很快引来了国内媒体甚至营销号的广泛关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06dx0yr7&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Proud of China
“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昆明官微,这锅我们不背”、“自豪地支持杨舒平”等10个热搜词或话题也很快成为了热点。
不过,随着该事件舆论影响力的几何式上升,对杨舒平及其家人的人肉搜索,对该言论是否涉及“辱华”的讨论,对爱国留学生及网民爱国情绪的“污名化”和恶意诋毁等成为了舆论的核心。类似杨舒平家长是昆明市公安局副局长之类的谣言更是层出不穷。
在整个舆论中,境内外媒体及大众恰恰忽略了对广大留学生,敢于顶着国外反华情绪盛行的舆论压力,敢于肩扛反华群体的舆论施压,勇敢的对扭曲、攻击、抹黑中国说不的自信、理智及成熟风采的关注。
除了在杨舒平同学发言后,积极发起“Proud of China”活动、制作专题视频为中国正名外,当马大留学生发觉网络暴力舆论已经偏离了他们的初衷后,他们又开始了积极的舆论应对。
先是以马里兰大学中国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发布了三点声明,强调:
◆ 1. 杨舒平的毕业演讲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 2. CSSA(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正在积极和学校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 3. 希望大家不要盲目攻击马大及马大学子。
后又积极地联系媒体,对更多现场情况进行了还原,并对网络暴力表达了坚决反对的态度。
同是“Proud of China”活动发起者,来自社会传媒专业的江信良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
“马大每年入学的国际生有一半来自中国……网络暴力已经给即将入学的马大新生造成困惑,担心马大针对个人或者族裔。作为马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表达马大重视多元与欢迎各族裔的正面立场,并引起校方对此争议的重视。”
“Proud of China”活动参与者之一的杨陆野,曾经看过杨舒平的编剧表演,他专门就杨舒平的演讲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杨舒平优秀、有才华,其作品也精彩呈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但每个国家都有其特点,杨舒平在毕业典礼这样的场合不该有太多比较,她本意可能不是伤害祖国,但表述方式和语气有些不妥,令广大留学同胞伤心。但大家出于对讲者表达权的尊重,并未嘘声,还给予掌声。”
正如郭溪月同学分享的,当他们穿着写着“Proud of China”的T恤参加毕业典礼时,台下的美国同学也忍不住的对他们说出了“I’m proud of you”的称赞。
面对这群生气勃勃,自信自强勇敢的留学生,我们再回看百年前的这句话“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是不是多了一份别样的感触?
中国留学生更自信了,中国的舆论场也应该更自信了,任何歪曲、抹黑、攻击的言论都无法阻挡中国崛起的步伐,因为,我们有了越来越多有自信、有胆识、有智慧、有担当的优秀青年来推动祖国的发展,实现祖国的富强!
最后,分享两个发生在美国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视频,一个视频,来自哈佛大学,一位不卑不亢的中国留学生用最平实的语言,让哈佛记住了他的名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06fg97d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另一个则同样来自马里兰大学2017毕业典礼,这位本科毕业于复旦的杨陆野,用完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马里兰大学,对于祖国的感激和热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064t59s8&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们都是中国留学生,他们才是求学在外的百万留学生的真正代表:
在爱国的道路上,尤其在境外的环境下,一定会有很多的压力,爱国留学生们,请相信,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共青团永远会并肩与你们同行!
一位马大学生这样说
马里兰大学演讲,我刚好在现场
来源|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娘亲”
文|谷天宇
五月二十一日下午,我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了马里兰大学的2017届全校毕业典礼。在优秀毕业生代表演讲环节,一个亚裔面孔,名字看着是中国女生的演讲让我注意力集中了起来。中国毕业生代表总归不算常见,当时觉得蛮自豪的,然而随后的演讲却出乎我的意料。
她以一种极其夸张的语气和神态从空气质量讲到言论自由,谈了很多中国的缺陷和美国的优势。在演讲中,她说起在国内自己长大的城市里,每天出门必须戴着口罩,否则就会生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的空气新鲜,没有污染。由此引出她对美国自由民主氛围的仰慕。
她还说她在来到美国之前,从来不知道政治,种族,性别歧视可以被公开讨论。她还提到,她在高中学习到了自由宣言,并且对其中的自由、民主的概念完全不能理解。
我相信大部分留学生听到她的演讲都会感到不适和愤怒,她所描述的并不是我们所生活的中国的样子,连我在美国已经生活了三四十年的亲戚都不能接受这样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在场观众全部起立欢呼,然而我们都很有默契的静静坐在座位上。演讲完没过多久,我被拉进了一个小群里,大家都是在现场或者看了youtube直播的留学生,不到一小时这个群迅速扩大到了300人。
虽然起先因为非常愤怒甚至有人提议我们直接上台澄清,然而最后还是保持了最大的理智。当天晚上我们自发组织了穿着印有“proud of china” 字样的衣服来表达我们对中国的骄傲。同时同学们一起拍摄了视频,赞美了自己的家乡。马里兰的中国学生会也迅速行动起来,努力和校方以及媒体沟通。
在演讲后的两天,每个人努力的目标都是澄清中国的形象,不希望曾经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负面刻板印象再次加深。我们希望演讲的同学可以公开道歉并且澄清事实,而不是将怒火发泄在她身上。尽管内心有诸多不满,但是群里大家时刻在互相提醒不能人肉搜索她,要遵纪守法,采用最合理的措施应对这件事。
我们发在youtube上的视频遭到了许多对中国并不了解的人们的抨击,学校和很多美国的官方媒体也表态支持演讲者,而国内的很多人也直接抨击了整个马里兰大学和中国留学生群体。
在整件事上,我见到了无数留学生顶着巨大的压力,有着超强的执行力,试图用理性的声音消弭这个演讲对中国的影响。
在现场听了演讲的我们,作为本该是最为愤怒的一群人,却反而用了最理性的态度面对这件事。整件事情留学生群体几乎没有瑕疵的处理让我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素质和行动力,也看到了我们对祖国的骄傲和爱。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雾霾情况仍然严重,言论自由也有待改进。既然是我们做的不好,那当然可以说,但是,我们不认可她用虚假夸大的论据来批判祖国,赞美美国。
她出生在昆明,一座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的“春城”,并没有多少雾霾,遑论不戴口罩出门就会生病。至于言论自由,我们虽然有墙,但是政府并不曾如何限制性别和种族的讨论。近几年女权的讨论更是日趋热烈,不知道她关于在国内完全不能公开讨论种族与性别歧视的观点从何而来。
通篇演讲,加深了好不容易消除些许的对中国的负面偏见,将中国贬得一文不值。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够消除此次演讲的负面影响,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们希望她可以出面正式澄清和道歉,而不是微博上不痛不痒的申明。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网民可以不要人身攻击,也不要人肉搜索她,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这件事。
在5月24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回应了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演讲。外交部回应发言人陆慷表示,任何一个中国公民对于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出一个负责任的表态,一个公民在对自己的国家做出评论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样的场合做出这样的评论,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难看出他对自己国家的感情。年轻学子留学期间对事情的看法、思想的认识,可能都会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只要最终他们还是从心底热爱祖国,愿意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相信中国是鼓励支持和欢迎的。
今晚21:50
陪你青听
不见不散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责 编 | 吴 笛
编 辑 | 李 翀 朱 琛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